找到相关内容218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禅定实修体系(五)

    之中,因为后者只会带来教导的混乱以及困惑的心理状态。   小乘教法的前行就说到这里。我们接着来谈大乘教法的前行。不要误以为三十七道品只在小乘教法中才提到。它们在大乘教法中也是耳熟能详,只是小乘强调的比较多。   大乘教法中最显著的分类是六度。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前四度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)是第五度——禅定——的前行。这是六度的通常顺序。有一部经对此次序说明得特别清楚。   陈先生在他的笔记本...

    陈健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5243018.html
  • “护法––玄奘”一系与真谛一系唯识学的“闻熏习”理论的思想意涵之探讨

    如同十二部的大乘教法”以及“ 如同大乘教法所诠释的义理”两个小部分。所谓“唯识境界 ”皆是“唯识的观持活动”,它包含了“体”、“相”、“ 因”三部分︰ ...阿赖耶识”“唯妄”,那未能够“转识 成智”者的条件为何呢?就此,《成唯识论》卷九曰︰ “如是所成唯识相性,谁于几位?如何悟入?谓具大乘 二种性者,略于五位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846719.html
  • 弥勒净土法门初探

    大乘教法的框架之中。(见《太虚全书·慈宗名义》)  四、修习方法及成就的判别  修习佛法,依据根基的不同和所使用方法的差别,产生的效果或成就也是不同的,修习慈宗法门也是如此。现根据修法者根器的等差略述...饿死;若不把虫捡开,狗太痛苦。想来想去,就干脆用嘴去吸狗疮上的脓血,忽然间,金光闪耀、威德庄严的弥勒菩萨显现在他的眼前,获得了修习慈宗法门的最高成就。此后常得亲近弥勒菩萨听闻大乘教法,传出了《瑜伽师地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0548772.html
  • 唯识学建立之缘起(下)

    识种现熏生,转动不停,如瀑流水,自类相续不断。这就是无著菩萨在《摄论》初分首先依方广经建立阿赖耶识而立〈所知依分〉,以示三时大乘教法的殊胜处。   第二句是“所知相”。前面讲过,“所知”是法,所知相即法相。《...得遍计执,不得圆成实,故流转三界;圣者在依他起上得圆成实,不得遍计执,故解脱出离。这也是无著菩萨在《摄论》中依方广经三自性义建立〈所知相分〉,以示三时大乘教法的殊胜处。   第三句是〈入所知相〉。《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950421.html
  • 略述北传四部《阿含经》

    剃发出家,并受具足戒。师为人慈和恭顺,专勤学业,先习小乘教法,博通三藏,后转学大乘教法,深研《大品般若经》、《华严经》等诸经,进而读诵宣讲,并以佛法劝化父母归信佛教。刘宋?元嘉十二年(435),师经由...大乘教法,译经弘化,世称“摩诃衍”。所译经典共计五十二部一三四卷。  《杂阿含》,意思是传来的事相应圣教集。也就是以“事类相应”结集佛陀的教法。“相应”意指“结合”或“归纳”;也就是将述说同类旨趣的经典...

    石颖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050839.html
  • 不二中道思想是建设人间佛教的根本依凭

    无相。”(《大智度论》二十二卷)《法华经方便品》说:“我以相严身,光明照世间,无量众所尊,为说实相印。”这又叫做佛教的不二中道思想,这是大乘佛教与非佛教教法的根本区别...讲虚空的不二本性,只是为讲摩诃衍的中道实相作铺垫。这给我们阅读经典的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但是,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大乘佛教“不二中道”的思想实质以及它在佛教教法中的中心地位,...

    顾瑞荣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4052198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4)

    所以,多闻之外还要思考,也就是正思惟。   “修所成慧思惟大乘,能令所求事业成满,谓能趣入修治地故。”按大乘教法修行,能使所求事业成功圆满。这里所说的事业,是利益一切众生、成就佛果的大事,这些都要通过修所成慧来完成,通过修习大乘教法来完成。所以说,“能趣入修治地故”。修就是修十地,治地就是对治烦恼。断烦恼、证真理,这一切都要通过修行来完成。 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256518.html
  • 宗喀巴对于大、小乘戒相融之思考(2)

    必要性。   l 结论   本文从以上四种背景的探讨,理解宗喀巴对于菩萨戒之实践理论的诠释进路,基本上是因应显密教法并行的时代、传承阿底峡的戒统法脉、结合大乘佛法精义,以及融通大乘论典之中观、...掌握即是回归大乘佛法的本义。就其所理解的大乘教法与实践本质,可以看到大、小、密乘的判分标准,即在“道”的差别;大、小乘则尚有发菩提心的不同。这些差别对宗喀巴来说,都不是“体”上的本质差异;而是属于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160064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本之真伪辩正考

    且谦恭就教向什师求闻大乘佛法,设若大乘教法无殊胜处,声闻圣人岂甘屈服?)至年二十,受戒於王宫,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。什母辞往天竺,行至天竺,进登三果。 (彼像法时期,尼众证人声闻果位的,似乎还颇不乏人...在大乘教法之下,那该要有多大的证据摆在眼前,才能令他们信服而放下既往所习的小乘成见?可以讲,今人於此来谤大乘非法、或谤梵网非释迦牟尼佛所说,实不啻是仰天而唾还自招唾了!《证道歌》云:「日可冶,月可热,...

    埋 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0864365.html
  • 周叔迦:唯识研究(2)

    “缘境差别”、第二“晶类差别”、第三“对治差别”、第四“功能差别”、第五“引发差别”、第六“事业差别”。缘境差别就是菩萨所修的禅定,是缘大乘教法的。品类差别就是菩萨禅定有无量种类。对治差别就是菩萨禅定...为世法所染。第六“胜解难行”:就是对于无尽的大乘教法,能极深的信解。第七“通达难行”:就是通达生空法空。第八“随觉难行”:就是对于佛所说的一切密语,或是不了义经能甚深的了解。第九“不离不染难行”:就是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668372.html